|
|
一名80多歲男性,4年前意外跌倒、身體功能開始逐步退化。 今年初更因下背痛看遍診所、醫院卻未獲得緩解,漸漸的因怕痛、完全不想走路, 體重也跟著減輕、憂鬱,家人帶他就醫住院期間還曾引發感染。這位患者極可能患有肌少症, 初期肌肉量下降,卻未能立即找出原因、加以改善,時間久了如滾雪球般,身體功能愈來愈差。 還好經過營養補充、復健、心理治療等,才又恢復健康。 |
|
肌少症簡單來說就是骨骼肌的流失。骨骼肌除了動作,也是身體儲存蛋白質的地方, 當人體遇到壓力或飢餓時,身體會將骨骼肌的蛋白質轉為能量,提供身體繼續運作,角色十分重要。 根據台大轉譯中心研究,台灣老人肌少症盛行率約3.9%~7.3%。 肌少症是骨骼肌肉量減少、肌肉功能下降的現象, 且可能造成日後各種失能、甚至必須住院,與死亡率上升也有密切的關係。 |
|
營養不良、不運動 肌少症原因多 年紀愈大愈容易有肌少症,其主要的症狀包括老人家感覺沒有力氣、活力變差、走路速度慢, 而肌少症並非單一因素所引發,除了年紀大肌肉量減低外, |
|
補充蛋白質 質與量兼具 營養不良是造成老人家罹患肌少症的原因之一,因此,營養補充很重要, 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量的補充,也要重視質。在補充蛋白質時, 蛋白質以外,維生素D對於骨骼肌肉的重要性常被人忽略, |
|
肌少症與骨鬆 威脅銀髮族健康 骨質疏鬆症也是威脅銀髮族健康的常見疾病,骨鬆症與肌少症息息相關, 骨鬆症和肌少症部分原因相似(例如和基因、荷爾蒙有關),但以肌少症來說, |
|
抗阻力運動 訓練肌群 運動是避免肌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,除了每周3次的有氧運動、快走等之外,每周最好要有2次抗阻力運動及柔軟度運動。抗阻力運動主要是負重做肌力訓練,例如舉啞鈴或到健身房訓練,另外,也可配合彈力帶運動,彈力帶是一種具有伸縮能力的材質的運動器材,具有提供阻力、加強肌力的功效,也是一種復健輔助器材,重點是要讓身體每個肌群都能運動到,效果更好。 |
|
【出處:全民健康基金會 via】 諮詢/周怡君(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) 撰稿/艾莉緹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