涵本企業有限公司
天氣冷颼颼,護心有妙招!

Photo by Teddy Kelley on Unsplash
資料來源》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108期 

近期常有寒流來襲,動輒出現10度甚至更低的溫度,或者1、2天內溫度變化相差近10度,容易使心血管疾病、呼吸道疾病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產生健康危機。做好低溫期的自我照顧是冬季或春季之初保養的首要工作。


諮詢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 吳欣潔
撰文╱章 菱


衛生福利部統計發現,101年中最冷的4 個月(1、2、3、12月)與同年其他月份比較,大臺北地區(臺北市及新北市)之心血管疾病患(含心臟病、中風及高血壓)急診就醫通報量增加11%,顯示低溫確實會提升心臟病、中風及高血壓等病人疾病惡化的機率, 在冬天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數也會增加。

低溫易誘發的疾病

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吳欣潔表示,氣溫驟降會造成心血管收縮,使血壓上升,導致腦血管破裂引發中風,或誘發心絞痛、心肌梗塞等疾病。且寒冷會使血液凝集度上升而易生血栓,如果血栓堵在心臟,就會形成心肌梗塞;堵在腦血管,就會形成腦中風

亦有統計指出,氣溫只要降低5 ∼ 7度,就容易誘發過敏症狀,有呼吸道疾病如感冒、咳嗽、氣喘、過敏的人數亦將隨之增加。再者,溫差過大,人體若來不及調節,易情緒波動使副交感神經興奮而引發胃酸分泌,如果胃黏膜的保護力差,就容易受胃酸侵蝕,產生胃潰瘍的症狀。

天冷在門診中罹患疱疹的病患也上升2倍以上。因為感冒變多,身體免疫力下降,會使疱疹病毒趁虛而入。此外,吳欣潔醫師也提醒家有6 ∼ 10歲的小孩的父母,天冷可能增加男童睪丸扭轉的機會,「溫差超過6度以上,睪丸扭轉會增加1.8倍。睪丸扭轉將有造成睪丸壞死的風險,家長需多注意。」

天冷保養有妙招

除有心肌梗塞家族史之病人外,有高血脂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過敏等疾病之患者,需要注意低溫的保健;另外一般免疫力較差的族群,如老人、小孩、孕婦,在天冷時亦必須做好自身保養。吳欣潔醫師提供以下的5 方法,確實做到就能減少天氣變化對身體所產生的健康危機。

第1 招 徹底保暖

天冷的自我健康照顧首重保暖。尤其是末梢部位的保暖工作,包括手、腳、鼻尖、耳朵的部位,因此,手套、襪子、帽子、口罩、耳罩等配備,在天冷時最好都備齊,保暖衣物也不可少,亦須防止鞋襪潮濕,以避免足部凍傷。貼身衣物最好選擇純棉透氣的材質,外出衣著最好採取洋蔥式的穿法,以免天氣變化過大而感冒不適。

第2 招 均衡營養

飲食方面,要注意鹽分及油脂的攝取不能太多,以免會造成血壓升高的問題。肥胖、腰圍大於90公分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,因此應避免高脂肪及高膽固醇的食物,多採取少鹽、少糖、少油,多吃蔬菜及多攝取纖維質的飲食,均衡營養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。此外,切忌以飲酒達到取暖目的,因為酒精會使血管擴張,在飲酒時雖然會即時感到溫暖,但飲酒後卻會加速身體熱能流失。

第3 招 運動熱身

運動前要做好熱身,例如簡單的伸展,時間須持續至少10分鐘。運動時亦應先從低強度運動開始,再慢慢加強運動的強度,以免冷天身體突然活動而導致頭暈。在運動過程中,若有任何不舒服,例如心痛、胸悶的症狀,都要立即停止運動。

另外,
不要太早在氣溫太低時出門運動。統計亦顯示,早上7 ∼ 9點(亦即起床後2 ∼ 3小時內),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的高峰期。因此早上起床時,可放慢動作,先在床邊坐5分鐘,或者在床上先做手腳的簡單伸展,確定身體手腳靈活了,再下床離開。

第4 招 作息正常

抽煙、熬夜、壓力、生活作息不正常的人也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族群之一。作息不正常會使身體的免疫力下降,不僅調節溫度的機能變差,也容易受到病毒或細菌的侵害。要增進健康,作息必須調整至正常狀態。

第5 招 切實用藥

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應要規律服藥定期回診,更重要的是定期量血壓,以控制病情。「不要以為天氣變暖,身體沒問題就擅自停藥。」,吳欣潔醫師也建議,過敏患者可施打流感或肺炎鏈球菌疫苗。
若天氣太冷而出現如胸悶、胸痛、手臂疼痛、呼吸困難、噁心、極度疲倦、頭暈等,應立即送醫接受診治。澈底注意保暖、飲食及用藥方式,就能在寒流來襲時做好自我保養,即使冷鋒過境也能安然保有身體的健康。
訪客人數: 345,216 人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