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15-11-01 13:57:54】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/報導 via | |||
1. | 我得糖尿病,是因為吃了太多糖? | ||
「糖」尿病的字面意義,常令患者與一般人混淆,心想,我是因為吃太多糖,才得糖尿病嗎? 人體的胰臟分泌胰島素,讓血液中葡萄糖進入細胞內,提供人體正常能量。若胰島素分泌不足,或人體對胰島素產生抗阻,使血糖無法被利用,血糖過高,便會引起糖尿病。胰臟功能及身體代謝失常,為罹患糖尿病的主因。 糖尿病與遺傳有關,可能由父母或祖父母遺傳,也受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等影響,但若要說全是因為愛吃「糖」而罹病,有些過於牽強。不過,歐洲研究指出,每天喝300cc含糖飲料,如珍珠奶茶、汽水等,如果長達20年,相較一個月只喝一次、或完全不喝者,罹患糖尿病機率高出25%,同時也會造成肥胖問題。無論一般人或糖友,精緻糖食品少吃為妙。 |
|||
2. | 人工甜味劑對身體不利 | ||
人工甜味劑比一般糖甜上許多,只加入一點點,便能達到與糖相同的甜度,能減少糖帶給人體的卡路里。所以人工甜味劑,如阿斯巴甜,適量加入沖泡茶、烘焙點心,是糖友淺嚐糖的另項選擇。 但建議糖友使用人工甜味劑之前,最好請教醫師或營養師,或改以天然甜味劑,如甜菊葉等,是更天然的選擇。 |
|||
3. | 五穀根莖類含醣量高,最好不要碰? | ||
糖尿病患飲食經常小心翼翼,糖友總認為五穀根莖類最好不要吃,擔心米飯、番薯、馬鈴薯等五穀根莖類含醣量多,一吃血糖上升難以控制。 不過,醫師、營養師建議,一日飲食六大類食物都不可少,掌握均衡、秤重飲食法即可。如午餐吃多了馬鈴薯,晚餐米飯就減半,藉由飲食份量代換,與蔬菜、蛋豆魚肉等蛋白質類合計。 飲食只要注意「份量」,並忌空有熱量卻無營養的食品,如汽水、洋芋片等,糖友日常飲食與一般人幾乎沒有差別。 一般人常對糖友吃「飯」存在錯誤觀念,覺得吃愈少愈好。其實,糙米或五穀飯等,食用後血糖不易急速上升,相較麵包,是更好的選擇。 |
|||
4. | 糖尿病友最好完全放棄甜點? | ||
精緻蛋糕、色彩繽紛的馬卡龍映入眼簾,糖友只能望梅止渴?其實,只要注意吃的份量,像與親朋好友分享,吃四分之一塊起司蛋糕,或是吃幾口甜點獎勵自己的飲食控制表現,偶爾淺嚐不過度,糖友不用完全放棄愛吃的甜食。 不過,若下午茶吃了甜點,晚餐可減少米飯或水果份量,外加多運動。 健康甜點或許是糖友另類選擇,如食材為糯米的日式禾菓子、含有天然甜味的堅果、穀物或紅豆;西式甜點最好以天然食材替補糖類。但並非天然甜點就可多吃,份量仍得審慎計算。且有些堅果類熱量較高,吃起來微甜的堅果,含糖量可能超乎舌頭的感受。 |
|||
5. | 有服藥控糖的糖友,飲食可不必嚴格控制? | ||
有些糖友認為,每當血糖值偏高,吃藥或施打胰島素,就可讓血糖獲得控制。真正可以減低藥物劑量或減少胰島素施打次數的,是「低升糖指數療法」,透過調整飲食達到目標。 建議諮詢營養師調整飲食習慣,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,如糙米飯、蘋果等,不僅可維持飽足感,也有助血糖穩定,熱量又低。長久下來可幫助糖友恢復胰島素分泌、降低胰島素阻抗、使葡萄糖細胞毒性下降,同時減少服藥劑量。 |
|||
6. | 不吃澱粉和甜食,就能穩當控制血糖? | ||
糖友總認為,不吃米飯、麵食、麵包、馬鈴薯與地瓜等澱粉或避開甜食,血糖就能控制好,少吃一點似乎是有效的方法。但多數人只想到少吃或不吃澱粉、甜食,卻忽略食物隱藏的「油」,也就是熱量,一個排骨便當熱量可能超乎想像,不可不慎。 國人外食人口多,糖友外出吃飯更得用心挑選,刻意減省某一類食物,將使營養失衡。如果完全不吃米飯等主食,以肉等蛋白質食物取代;或只吃主食而不搭配蔬菜、蛋豆魚肉類及水果,消化吸收快,血糖更易快速上升。 |
|||
7. | 很甜的水果絕對不能吃 | ||
台灣水果愈來愈甜,但均衡飲食,水果不能少,建議與其他類食物搭配,適量即可。對糖友來說,沒有特別忌吃的水果,只是高甜度水果,如釋迦、葡萄等,最好減量。 另外,糖友切忌喝濃縮果汁、甘蔗汁等飲品,水果的天然纖維被打成果汁後,纖維破壞而變少,糖分加速被人體吸收,血糖易快速上升。且市售果汁不只含水果的糖分,也可能為增添風味而額外添加精製糖。 |
|||
8. | 糖友必須和夜市美食絕緣 | ||
初患病的糖友,可能感覺自己只能和美食說拜拜,想像未來改變飲食習慣,就是件可怕的事。 醫師提醒,同樣食物有多樣烹調方式,愛吃肉圓的糖友,可以淺嚐、計算分量,或選擇吃蒸肉圓,而非炸肉圓;蒸煮的臭豆腐也比炸臭豆腐健康。 如果今日一餐吃了大魚大肉或甜點,飯前務必測量血糖,調整下一餐飲食份量,再搭配運動,更改飲食計畫,並不如想像中可怕。 |
|||
9. | 家有糖友,伙食要分開煮,特別準備「糖尿病餐」? | ||
一旦家中有糖友,掌管全家大小伙食的「廚房長」,開始替糖友家人另外準備特別的糖尿病餐,勞心又費力。 實際上,醫師與營養師皆呼籲,預防糖尿病飲食等於糖友飲食,更等同於一般健康成人飲食。糖友飲食才是真正合乎全民健康飲食的法則,全家大小可藉此機會共同調整飲食劣習,毋須分開料理餐點。 全家一起少油、少鹽又少糖,將新鮮食材回歸原始蒸或燙的烹調方法,甚至低升糖飲食都可闔家共享。建議不過度追求重口味、精緻的烹調手法,例如不要「過油」, 餐廳或美食節目教導民眾烹調料理時,總愛先「過油」,保持食材色澤,最後再煎、煮、炒、炸,卻吃進更多油脂。 |
|||
【諮詢/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、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】 |